查看原文
其他

要不要让老人帮忙带孩子?

裴洪岗 drpei 2022-01-18
因为担心人山人海,以前在医院上班时,我都会选择在国庆前休假国庆上班。出来这几年,也没想过在国庆期间出门,但今年感觉特别的累,很想彻底放空一下大脑。

假期在家在电脑前看了2天电影后,临时决定出门走走,坐了个短途动车离开深圳,找到一片安静的海,在静谧中呆了两天。


那天动车上,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由一个老人带着,孩子从车厢这头摇到那头,一会哭,一会笑,一会跑,一会要抱,老人身上背着包,一手推着婴儿车,有时手里还拿着勺子、苹果,跟着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,来来回回几个小时就没停歇过。

昨晚我在微博上分享了这点感想,结果评论里一群人为要不要让老人带孩子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,恰好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,分享给大家。



作为一个大部分读者是孩子妈妈的公众号,后台看过太多对老人吐槽的留言,婆媳矛盾似乎也是妈妈群里永恒的主题之一,这些矛盾很多是来自对孩子养育问题上的分歧。


那要不要让老人参与带孩子?


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几年前治过的一个孩子。孩子刚出生时肚子胀,不排大便,怀疑巨结肠,建议进一步做检查,孩子父母同意做,但孩子奶奶觉得,当年孩子父亲当年也是这样,后来吃中药就好了。


奶奶在家比较强势,所以就没让做检查,让把孩子带回家去吃中药,中药一吃就是两年,但大便还是一个星期才拉一次,孩子肚子也越胀越大,不得已再回到医院。


终于做了钡灌肠检查,结果发现结肠粗得像充气的轮胎,是一个典型的巨结肠,只好做手术,手术中发现所有的结肠都已经肥厚扩张,都没能保留下来。


如果早一点诊断,孩子可以少受很长时间的罪,如果早一点手术,也许就能保留一些结肠,恢复也能更好一些,但没有如果。经过这件事,孩子奶奶就不怎么参与孩子的养育问题了。


这是一个老人参与孩子养育比较极端的例子,不具有代表性,但不可否认的是,类似的观念冲突造成的矛盾,困扰着很多家庭。


人的观念会受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,中国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,日新月异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,还有知识和观念,这必然造成两代人在养育孩子问题产生不同看法。


老人们当年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好的科学和文化教育,所以更喜欢用以前在缺医少药年代里积累的经验去带孩子。他们成长在经济落后的环境里,一辈子很长时间都缺衣少吃,所以更容易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,会更喜欢给孩子多喂饭、让孩子多穿衣。当年没有尿不湿、空调这些东西,老人们会觉得没有这些东西我也把你们养大了,为什么现在就非要用呢?


观念形成得越久,也就越牢固,也就越难以改变。虽然不排除有与时俱进、开放好学的奶奶外婆爷爷外公,也会有抱残守缺的年轻父母,但肯定都是少数。总体而言,相对于更年轻父母们而言,老人们的观念和知识不正确的概率会更大。


孩子从出生时和妈妈们肌肤接触,吸吮第一口母乳,然后妈妈们哄睡、洗澡,爸爸们第一次陪着过夜,更换尿片等等,孩子很快就能熟悉妈妈和爸爸的气息,在他们身边也很容易产生安全感。


新手父母刚开始可能会因为缺乏经验而紧张焦虑,但这种焦虑也会是他们学习的动力,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,也可以很便捷地得到更可靠的观念和知识。相对于老人,年轻的父母们精力和体力也更旺盛。所以,如果条件允许,父母自己肯定是比老人们更合适的看护人,如果有条件,自然可以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。


但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,生了孩子就全职在家带孩子是不太现实,而国内的幼托机构比较匮乏,为了孩子就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和事业,对孩子也不是什么好的榜样。


孩子也不是家庭的全部,为了孩子就完全剥夺老人亲近孩子的时间也是不合情理的。相对于保姆或其它外人,长辈们也会更耐心更细心,能给孩子更多爱的呵护,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,除了父母,祖父母们也是照看孩子最好的人选。


所以,要不要让老人带孩子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,有条件尽量自己多带,如果没有条件要老人来帮忙,在观念冲突时多沟通,在沟通困难时可以借用可信度比较高的第三方的说法,会更容易说法对方。


如果无法说服彼此,在影响孩子安全的原则性问题上,建议还是自己做主,毕竟孩子是自己的。在不太要紧的问题上,建议多一些妥协和宽容,毕竟老人们并没有带孩子的义务,带孩子这么辛苦,愿意帮忙带就很不错了。


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,供大家参考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